informa

會議報名

環控禽舍之發展與管理


過去二十年,家禽產業發展迅速,飼養成績改善顯著。例如台灣白肉雞達上市體重之日齡,由2004年之38.54天上市體重2.00公斤縮短至2022年底之34.08天上市體重2.16公斤;育成率由93.44%提高至96.98%; 飼料轉換率由1.76改善至1.38。此改善結果除了育種與飼料營養之改善外,禽舍之良好設計配合,亦是重要因素,尤其目前氣候變遷激烈,更需有環控禽舍提供禽隻舒適之環境,舒緩禽隻緊迫,減少疫病之發生。最早之禽舍為以人力餵飼與簡易通風之開放式禽舍,後來逐漸改為省力之自動化餵飼系統與噴霧降溫系統;為防止野鳥入侵,而倡導使用非開放式禽舍; 為更容易控制禽舍內之氣候環境,密閉式環控禽舍應運而生; 近年來,由於電腦普及、環境感測器與智慧軟體開發,有助於環境大數據之收集、物聯網之佈建,智慧型環控禽舍之建置逐漸受重視,透過無線感測技術及設備,偵測蒐集溫度、濕度、氨氣、二氧化碳及粉塵量等飼養環境資訊,以及禽隻飼養各階段體重、飼料採食量與飲水量、蛋禽產蛋數等數據自動收集,並可針對不同週齡之禽隻進行適合其生長環境之調控,將環境與生產綜合資訊及參數收集於資料庫,再進行大數據分析,提供管理人員更有效發揮其飼養專業技術。未來將可應用智慧影像生物感測技術,監測禽隻行為表現,評估禽隻之健康狀態,並整合禽隻之行為、性能表現與禽舍微氣候環境數據相互連結,建置禽隻經營管理數位化服務專家系統,使密閉式智慧型環控禽舍更多元與實用。
密閉式環控禽舍設計之重點為氣密、絕緣及通風良好。氣密性可使用負壓測試或煙霧測試是否達標準。 絕緣影響禽舍內熱之蓄積與散失及通風需求極大,絕緣之有效性是以絕緣值計算,台灣建議禽舍側牆及屋頂之絕緣值分別為12及18以上。通風之目的乃在維持舍內空氣品質與禽隻之舒適、提供適當新鮮空氣、排出舍內濕氣、使舍內溫度與新鮮空氣分布均勻、調節舍內溫度及有助於維持墊料良好品質等。密閉式環控禽舍通風之種類主要有最小通風、過度通風及隧道式通風(縱向通風)。最小通風主要使用於雛禽育雛期或冬天寒冷季節,採橫向通風,由定時器控制通風時間,一般約每5分鐘循環一 次(開+關),禽隻日齡不同可能使用不同循環時間,空氣從氣窗(側窗)進入(所有氣窗設定之通風量要等於全部排風扇之排風量),氣窗之開啟由負壓控制。 過渡通風則是由溫度控制,隨著溫度上升,超過設定溫度時,停止使用最小通風,逐漸增加排風扇之啟動支數(通風量較多, 一般啟動支數不超過縱向通風排風扇 一半,以30%為多) ,此階段亦由負壓控制氣窗之開啟。 隧道式通風(縱向通風;風速較快-----屬風冷效應) 是當開啟30〜50%排風扇支數溫度還上升時啟動,開氣門、關氣窗,此時由溫度控制排風扇啟動之支數。當排風扇支數全啟動到最大通風量後,尚無法維持設定之最高溫度時,即開始啟動水簾,以降低禽舍內溫度。寒冷天氣視需要開啟保溫器,可提高舍溫,濕度高時可降低舍內相對濕度,提高體感溫度,緩解禽隻冷緊迫。

場次 D2GA1
語言 中文
時間2024-06-20 10:10:00
2024-06-20 10:50:00
地點 展場大會議室 (Room G)
講師 許振忠 教授
報名費
NT$0
返回
申請入場證